魏长青看着我,一脸不解的事情:“喂,你别找事啊,咱们好不容易到这儿了,总不能不拿东西吧?”
看得出来,这位跟金锁一样,是位要钱不要命的主儿。可眼前的局势与以前不同,金锁我可以制住,但是魏长青不可能听我的。
我招了招手:“你们来看。”
心疑之下,魏长青等三人走到了我的位置,围在壁画前。从壁画上的内容来看,男主角不再是蜀王,而是一个大臣。这位大臣位极人臣,权势熏天,是承父荫承袭了官位。而且壁画上还记载了他父亲的一些经历。
元朝初定之后,大臣的父亲随新任的蜀王前往川地。蒙古本就是游牧民族,不善经营土地,重视游牧业。但是四川天府之国,道路却是最大的阻碍。有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蜀王刚刚上任,完全不懂,仍要坚持在川地发展游牧业。
大臣的父亲本是汉人,深知川地国险民富,国库充盈,不忍百姓罹难。因此据理力谏,终于说服了愚钝的蜀王,并且亲自主持了川地的经济民生工作。在这位能臣的治理下,川地百姓民心归附,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有这样的大臣辅佐,蜀王自然省心不少,也借此成为了诸侯王中难得得到百姓拥护的异族首领。可惜好景不长,蜀王身染恶疾,医治无效之际,托孤于大臣父亲。
大臣父亲百般顿首,以诸葛亮尽忠刘备自喻。就这样,蜀王撒手人寰,世子继位,成为了新一任蜀王。不过新蜀王年幼,蜀地一切事宜都是大臣的父亲来辅佐。恰好陕地有流民作乱,逃到了蜀地。蜀王奉命清剿。
大臣的父亲率军讨伐,如此一来,军权自然也落入了他的手中。可惜的是,此时的大臣父亲也是年老多病,虽然大军得胜,但是班师回朝的时候,在巴山一带病故。众将官推举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大臣率军回师。
忠臣的儿子未必是忠臣,奸臣的儿子未必是奸臣。这个道理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早已被演示过不止一两次。老蜀王当初赐给能臣的恩赐是世袭罔替,爵位继承。所以众军的做法没有不妥,但是这位大臣熬到父亲去世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多岁了,此时又掌握蜀地的军权,一时其意风发,风头无两。
为了树立所谓的威信,回到成都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诛锄异己,不管是在蜀王朝堂还是军队大营,凡是不听从他或者是有异议的官员,一律遭到了杀害,无一人逃过。而蜀王因为年幼,也慑于此人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