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鸠去。”
岳锋不由会意一笑,暗忖:民国课文的爱国教育,自然贴切,充满童趣,没有丝毫生硬之感,又能吻合孩子心境与见识,妙到毫巅。
“国家民族主权”这样的概念,儿童不易理解,但通过《御侮》一课,利用“鸠占鹊巢”典故,轻易解决。
这时,帐篷中传来一位女教师的讲解声:“孩子们,大家认为,如今社会,何人是鸠,何人是鹊?”
孩子们争着回答。
“青老师,我认为倭寇是鸠,我们是鹊。”
“鸠占了我们的家园,是坏人!”
“我们齐心合国,把他们赶走!”
女教师满意地说:“同学们,你们理解得不错。你们长大以后,要成为国家栋梁,像鹊一样团结,将鬼子赶出华夏。”
岳锋一听,觉得不妥,但此时正在上课,不能擅自进去,就在外面等待着。
不一会儿,下课了,孩子们纷纷走出课室,快乐离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