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并不大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传的沸沸扬扬的,更何况这位老师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据说是荀爸爸下班回家路上发现自己带的一个班里的一个小男孩儿大概十三四岁的样子。背着书包衣服不太干净脏兮兮的,和一群小混混儿勾肩搭背。
小混混儿嘴里叼着烟,手腕儿上戴着不知道从哪儿淘来还是上来的小木珠子串儿。荀爸爸看不过去,这些小混混儿也就算了,但孩子正处于十三四岁价值观的建立期被带坏了那可就不得了了。
不早都说了么?不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至少不要危害社会吧?
秉承着这样观念的荀爸爸自然而然地找了上去一是找他们理论对他们进行进行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再者也想着拉学生一把,不求能有多大的效果,至少在他眼皮子底下不能被带坏。
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同样重要。乡村的孩子父母大多在外务工爷爷奶奶老弱病残无法时时刻刻陪在他们身边。十三四岁正是野的时候不服管教的叛逆期,最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家长与老师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找了上去与他们理论,荀爸爸是小镇上的名人小混混儿们自然也认识。知道他是位老师教学能力也不错,所以就劝他离开不要多管闲事。
可荀爸爸呢?他向来就是多管闲事的主儿,只要是他看到的与学生们有关的,他非管不可。
这些小混混儿大多是不服管束的,对于荀爸爸的说教自然烦上加烦,可荀爸爸又想强硬将学生带走。这样一来双方便发生呢矛盾。
荀爸爸虽然比他们大上许多,可双拳难敌四手。而那个学生低着头在一旁默默站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