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此诗乃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所做。诗中意境一如今日之风光,云海之中峰峦迭起,松柏成荫奇石嶙峋,天光之下好一派仙山美景,不由得使人羡慕神仙腾云其上,稍使神通便可在绝壁巅峰之间往来自如。
此时已是九月中旬,若再等八九日便可以一饱那雾凇奇景了。可山涧小路之上却已也是人来人往,这些世俗之人倒不是意欲欣赏这仙山美景,而是直往山下一处宏伟庄园而去,于山巅遥遥望去那山庄夹在两坐山峰之间好似与山岩浑然一体,亭台楼阁院落宽广,院中雕梁画栋长廊交错。庄客下人们往来匆匆迎接着庄上来客,眼见人龙徐徐络绎不绝但进得庄去竟然丝毫不显的拥挤,可见此庄园规模之巨人气之盛。
庄后一条飞瀑轰然直下水流绕庄园而行,于门前数丈处再成一小瀑。庄前行路在水流之上恰成一桥,桥身以汉白玉造就,扶栏上银斑点点华光夺目,山庄前铜钉密布的厚重大门,两人方可环报的粗壮门柱,及那左右两处一对重达千斤的威武石狮,好一座公侯气派的府邸,凡此种种无不显出此庄主人的地位何等显赫,也难怪前来的宾客从达官显贵到江湖人物人人脸上满是恭敬之色。
或许有一人稍显例外,此人立于距山庄十数丈之上的一颗横松上,着一领青衫双手后背,高鼻深目脸孔刚毅显非中土人士,更夺目的是他手中的长剑,其剑古色充然剑鞘上所刻花痕有先秦之风绝非凡品。此刻他眉头紧锁目蕴寒光注视着脚下的巨庄豪园。他所立的横松自山岩中斜斜长出,处于绝壁之间,可见此人轻身功夫何等了得。
“小主人!你且慢行,老奴有些跟不上了”一声老迈气喘之声从他斜上方丈余处传来,那里是一条隐于草木之中的羊肠小路,显然是深山采药人所走之处。此刻一个七八岁年龄的男童一蹦一跳的跑在前面,后面一位下人穿戴的老翁气喘吁吁的追在后面。
“温伯你快些走,那株赤须参得快些挖出来”小童兴高采烈的一路小跑边道“今日是祖父的大寿,我要拿去献于他老人家,爹爹说这药材是奇物若给人吃了定可百病全消赠加寿数。”
这孩童口中所说的赤须参是参中难得一见的极品,根须俱红好似参皮下通着血脉一般,便是一世采药见多了人参的药农恐怕也没几人见过这宝物,真是福缘甚巨之人才有这样的奇遇。且这赤须参却不是如那孩童口中说的只是却病延年之功,要是寻常人吃了自然是莫大的好处,可是若要习武之人吃了的话,必可使自身功力猛增数倍,直可顶得上百年修习之功。如能再配以奇方练做丹药的话那可真是有如老君炉中的九转仙丹一般珍奇无比。
老仆气喘如牛拖沓而随口中也频频应承着。一老一幼二人前后急跑却不知道那小路下方的男子都已听在耳中,心中一动脚下一点身形早已飘上小路,悄悄随老幼去了。
老仆手扶山壁急喘粗气终于赶上男童,这孩子站在悬崖之上稚气的小脸上满是愁容,眼中着急的看着脚下绝壁上的一根参叶,伏下身子伸手去够抓那人参,但是人参却在两丈开外是探之不及的,几颗碎石也因他努力前探纷纷掉落下深渊之中。老仆见此情景立时惊的身子都软了半边,急叫一声赶忙将孩童一把抓回,求饶道“祖宗啊,你这是干什么那可是万丈深壑,如若有个闪失可怎么了得,吓死老奴了”老仆平缓的捂着胸口急切的心跳。
“不行啊那棵参儿跑到下方石头缝里了,要拔出来啊!”小童伸手指着悬崖处小嘴一厥道“亏得那日我在它的茎叶上拴了根红绳子,要不兴许早已没了。温伯你来帮我将它拔出吧”
老仆转头看了一眼那悬崖,只见断崖之外云雾缭绕,若是一个不慎可就真的永归极乐了,老仆艰涩的咽了咽口水,为难的缓步朝崖处走去,哆哆嗦嗦的朝那参望了一眼,只觉得头昏目眩,气血冲扬。端的是头昏昏难以站立,眼晕晕直将身子凭依。老仆定了定神讨好道“小主人,老奴年岁大了,这耍命的差事却是难以胜任,不如我们暂回庄去,叫上几个壮力的后生来帮您摘那株参吧”
“那怎么成!吉时就来了,我要第一个把寿礼送给祖父,若迟了就不好玩了!我不管你给我摘来,不然我来!”男童说着朝悬崖走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