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二年,也就是1943,南京火车站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想要南下躲避战乱的人。场面极其混乱,要不是有荷枪实弹的军警维持秩序早就出事了。
“票没错,快上车。”军警挥了挥手示意这一家三口上火车。“你拿出票来给我看看。”
入眼的是一名穿着有些破旧的中山装,背着一个包袱的青年。青年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蓝色小本交到军警手里。军警接过蓝色小本打开一看,立马恭敬地行了个军礼说道:“长官好!”
“没事,你忙吧!”青年把蓝色小本放回口袋,走进车厢。车厢长条木椅上已经坐满了人,青年找了个空地便坐了下去。不一会儿,车厢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人了。一阵刺耳的汽笛声后,这火车缓缓的动了起来。
青年吃了几口冰冷又干巴巴的大饼子,又叹了口气,心中想到:委员长民心已去,大势已失。这次算是真完了。逃去台湾是唯一的出路了。师兄但愿你一切安好,背离故土,抛妻弃子的事我终究做不出来啊……
果不其然,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国民党败退台湾。
而青年在下了火车后便搭了一趟牛车从县城赶往乡下。过了两天颠簸的山路后,青年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下来。
这时正是午饭时间,小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青年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感,发了疯似的冲进了村里。走过七拐八弯的乡村小道,青年在一处低矮的土墙瓦房停了下来。推开简陋的柴门,青年看到了厨房里正在认真翻炒青菜的女子,而女子背上用红色背带背着一个正熟睡的婴儿。青年张嘴发出沙哑的声音:“有珠,我回来了。”
女子身形一顿,却没有回头,直到青年再次呼唤,女子回头呆呆地看着门口的青年,忽然一把丢下手里的锅铲扑入青年的怀中痛哭起来……
青年就是我的爷爷李功莲,而女子就是我的奶奶,那熟睡的婴儿是我的姑姑了。爷爷埋葬了过去,和奶奶一起过起了普通农民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五年后,家里有了一个男孩,我的大伯出世了。这本来是一件人生的大喜事,而后来听奶奶说大伯出世后,爷爷好像心里有什么事情瞒着她,好一段时间闷着脸。
那年代的农村生活平淡如水,爷爷除了每天下地干活就是去山上砍点柴送去集市卖。战乱后物资匮乏,去找屠夫买猪肉都得挑肥的买,原因很简单肥猪肉能多熬出些油来吃。家家户户炒个菜都是先用猪皮在锅低抹一抹,再炒菜。再是贫困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